今日为何突增1.4万病例?莫慌!临床诊断病例纳入肺炎统计,有何意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14
面对严峻疫情,与其尽善尽美的、不顾时间长短的去开发完善,不如应急式的做到快检;多种检测方法都纳入统计,齐头并进,相互弥补,不失为一种最简洁有效的方案。 图文 / 老薛 #湖北新增14840例新冠肺炎# 据央视新闻今日首发报导,湖北首次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新增数据,12日0时到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央视新闻2月13日讯 从最开始的靠核酸检测,到后面的靠ct检测,病例数量对试剂盒、ct设备依赖性很高;很多感染者会存在一个尴尬的境遇,有症状,没法确诊,没法入院治疗,只能在家隔离救治。国家层面对于新冠肺炎治疗的经济补充,也无法到位。导致看似“优化”了病例数据,实则埋下了家庭型传染的风险。 而临床诊断病例数的加入,则是将其与之前的核酸、ct项目列为单一项目即可入选。原来的三者并存或者二者并存方为阳性,到现在的有其一即为阳性,这样对于一线临床医生而言,可以尽快安排感染者入院治疗。 这对于目前严格筛查潜在传播者非常有意义,但对医疗条件,比如医护人员和病床的数量,则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方舱医院、雷神、火神等专型医院的设立,能极大缓解这种数量压力。 其实对于临床诊断病例的纳入,早在2月5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就提出过。 “宁可错,不可漏” 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即使真正被感染的人,核酸的检出率也只有30%-50%。 据李文亮生前微博显示,三次核酸检测后才正式确认感染。这个比例的假阴性,就有大量的假阴性成为漏网之鱼,在本身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一部分会成为新的传播源。 任何检测方法,都有其优势,同时有方法学的局限性。单用一种检测方法作为确诊金标准,尤其是在短暂的研发周期面前,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如果是类似HIV这样的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病,我们可以有较为宽松的时间来不断优化。比如检HIV1/2抗体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HIV1+2型抗体的免疫印迹法、胶体金法,到后来的即能检测HIV1/2抗体又能检测HIV-1 P24抗原的酶联免疫法。它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每次发展都能带来新的优势,比如既能检测抗体又能检测抗原的HIV试剂盒,就可以大为缩短检测窗口期,提前发现、提前治疗。 新冠肺炎疫情下,飞沫、接触、气溶胶等传播方式,却无法再有这种从容不迫的研发环境。一是疫情严峻,二是疫情必定会得到控制。与其尽善尽美的、不顾时间长短的去开发完善,不如应急式的做到快检。 当然,政府机构还是应该继续做到后期完善,或者划拨专项款用于后期开发;毕竟这种重大、一时性的疫情,单靠企业研发,从企业的获利角度上而言,不现实。所以多种检测方法都纳入统计,弥补各自的缺陷,齐头并进,是一种最简洁有效的方案。 多种诊疗方案的调整,会使得核酸检测的假阴性漏洞逐步收缩。短时间内,人数甚至会突然飙升,但其实是诊断标准发生了变化,用“宁可错,不可漏”的方式,把潜在人员全部筛选出来,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案,也是对国家层面大力提倡,个体疑似即可申报的一种补充和确认。 做到足够的的筛查,才能保证遏制大范围的点爆发,数据的好看,不能弥补惨烈的现实。同样改变标准后的数据惨烈,也不会掩盖我们对救治工作付出的努力。 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疫情对于筛查确诊的压力,会逐步转移到治疗收治上。这对于一线救治队伍是个极大的考验,相信政府机构能做到切实可行的硬件、软件保障。 让疫情早日结束 让春日再现生机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