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还是灰犀牛?本土原料药,把握窗口机遇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0
从产业链来看,医药行业涉及医药原料、医药研发与制造、医药流通三个环节。新冠<span class="character" data-raw-text="" data-textnode-index="3" data-index="53" "="">"蝶翼<span class="character" data-raw-text="" data-textnode-index="3" data-index="56" "="">"挥舞,蔓延引发的全球生产停滞及贸易管制,直接促使全球原料药供应链梗阻。 新冠疫情在中国和国外的演进阶段差异,则给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向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原料药迈进,并且进军规范市场,提供了一个相对短期的窗口机遇。 -新冠不仅是「黑天鹅」,而是蛰伏的「灰犀牛」- 疫情突降之下 激化的逆全球化风险与短期红利 欧盟、美国等政府纷纷着手应对疫情中的药品短缺风险;有着“世界药厂”称号的印度,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疫情中持续实施全国封锁,由于全球医药产业链高度融合,全球疫情下药品生产停滞,国际上的运输受阻对医药产业的国际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供应链的中断与基药的短缺,使得欧美国家将产业回流的呼吁包裹起了政治的外衣; △5月14日,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声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证明了他的经济理论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潜在逆全球化危机,中国企业在做短期适当调整的同时,更应该从长远出发积极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抵御潜在“灰犀牛”的破坏,从危机中找到企业发展机会。 在成功“闯关”疫情流行高峰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各种各样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原料药开启产业链全球行。 原料药不同于制剂,它一般只面向企业,比如药厂、保健品公司、饲料、食品,甚至化妆品。如果有了批发都是便宜货的思维模式,就很难跟得上现在的节奏,所以对很多人而言,原料药是低调的。 直到前段时间热议的某药企与原料药供应商的垄断纷争被捅破,原料药的巨大价值体系终于被大众熟知。原料药短期逻辑是海外新冠大规模爆发,欧洲、美国、印度等主要供给地带来的供给紧张。长期逻辑是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快速分化、价值上升。 早在2015年底,原料药市场就已经开始提价模式,随后几年各品涨价延续。再加上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原料药产能受损,诸如印度市场的扑热息痛、头孢曲松等原料药价格飙升30%到80%。涨价最凶猛的苯酚更是在这几年时间里,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了100倍。 国内药品与原料药市场 产业发展分化加速 从市场增速来看,国内原料药市场的平均增长维持在8.4%以上,远高于全球原料药市场的4%-5%增长。最近几年,我国原料药企业已经逐步完成了向特色原料药的产品结构调整,一些实力强劲的企业更是进行了CMO一站式服务的布局,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原料药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原料药行业全景图 赚钱稳不假,但困难重重也是现实。2017年国内化学原料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735亿元,利润总额486亿元,利润率仅8.48%,处于较低水平。 赚钱稳不假,但困难重重也是现实。2017年国内化学原料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735亿元,利润总额486亿元,利润率仅8.48%,处于较低水平。 原料药企业建立过程中的环保是重点难题,以伊犁川宁生物为例,从2012年到2017年就因尾气、异味等环保问题多次停产,直到2018年才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所有生产线全面竣工投产。 但川宁项目能成功改造,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其中仅MVR终端水处理系统就耗费3亿元,这种环保投入比例,注定小型企业无法布局原料药。如果说普通制剂厂是以高技术壁垒来建立割据,那么原料药则是以巨大的规模化、高投入的资金壁垒来保证利益。 △资料来源:三发驱动格局已成,创新之花渐次盛开 同样是原料药,也有技术性高低之分。特色原料药是该行业最高水准,以生产那些专利即将过期或者刚刚过期的,且最好能在全球有顶级销售量的药物;如果是专利还未过期,生产企业还必须避开专利企业的生产工艺,以保证没有专利纠纷。 毕竟在2011年,礼来和豪森制药关于奥氮平的诉讼,虽然以豪森制药获胜告终,但诉讼纠纷使得公司停产奥氮平原料药和片剂,而且先期的研发投入、基础设施等闲置,更重要的是产品上市时间耽误了3年,丧失市场最佳时机。首仿药,必定会受到原研药企业各种类型的诉讼或针对性的协议。这种专利诉讼是延长市场保护的策略,无法避免。从这一些风险看来,原料药企业绝非一个想做就做的行业。 当然原料药企业也可以先在其他国家进行药品认证,认证后的原料药能被制剂厂家用来作为其制剂生产和上市申请的原料药来源。这样一来,申请一旦获批,该原料药厂将会成为其固定供应商,可以获得稳定的采购价格,但这样的操作也并非易事。当年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屡次召回,验证了一个道理,“如果你能从很多药企赚钱,那么就会有很多药企让你赔钱”。 无论怎样,高技术壁垒比资本壁垒更有价值。以甾体药物为例,合成步骤多、工艺繁琐、收率低,尤其是纯化过程的技术性,使得整个行业壁垒高,难以打破的技术瓶颈,使得生产原料企业相对少而集中。国外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比如辉瑞、拜耳、默沙东,国内则主要是仙琚制药、天药股份和溢多利,这种竞争格局很少会出现大幅度打价格战,对于企业而言是难得的优势。 一个事物的市场份额,一般取决于该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比如软管式内窥镜,操作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哪个企业对培训做的好,就可以产生粘性效应。药品同样如此,甾体类药物从2011年280亿到2016年市场规模600亿,这种增速对于原料药企业来说,是莫大的动力。相比较维生素、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等低附加值原料,所以说选对产品,比单方面努力更有价值。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原料第一大出口国,2019年中国原料药产能约占全球的28%,其中出口占比约65%。而且抗生素类原料药,印度对中国的依赖度则非常高。能让一个同样以原料药见长的国家进口中国抗生素,可见国内抗生素市场的利润已经非常低,极可能是仰仗抗生素的大额刚性需求量来维持平衡。 抓住市场利好的机遇期 技术驱动 完善布局 疫情之下,生产和物流活动受限,尤其是跨境物流成本增加,据WTO保守估计,目前跨境贸易成本将增加25%,这也会导致原料药市场供应紧张。此外,印度限制26种活性药物成分及制剂出口,必然导致以进口为主的区域供给缩紧。 此次疫情危机不仅会产生一个短期影响,其影响的深远,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全球化与去全球化之间的冲突会进一步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持续,去全球化背后是发达国家为维护其地缘政治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参与全球化的新需求;原料药属于战略物资,各国政府必会确保其供应链不受制于人,医药产业链的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重视和当务之急。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带量采购逐步扩面,行业已进入快速分化、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阶段,作为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的中国原料药企业,抓住市场利好的机遇期,进行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布局,以技术驱动产业的升级改造,为长远发展打下牢靠基础。 为针对以上议题获取更专业与客观全面的分析,7月22日,会会药咖特邀嘉宾一同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原料药生产和供应体系将发生的变化,以及原料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及机遇。 郭振荣 博士 浙江九洲药业副总经理 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黄金昆 博士 成都西岭源药业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沙龙详情 时间: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00 地点: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党群服务中心 本次沙龙将于线上同步直播,欢迎参与讨论! -思享汇内参讨论群- 社群小助手:群加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邀请加入实名认证群,备注信息[内参06]便于识别! 线下沙龙/会务及直播课程定制请联系: Sophia:15281172375(微信同号) THE END 阅读原文报名 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三连 |